2009-08-07
由于第一、二腮弓發(fā)育異常而形成的畸形在頸部發(fā)生時,則形成腮裂囊腫或瘺管,其中囊腫多于瘺管。
囊腫或瘺管多出現(xiàn)在胸鎖乳突肌前緣靠近下頜骨的部位,但亦可發(fā)生在耳前區(qū)到鎖骨之間的任何頸前側部位上。囊腫常位于頸動脈鞘上面及胸鎖乳突肌前緣的下方。如囊腫穩(wěn)定不擴大則部位常較淺;如發(fā)展擴大就可伸延到很深的部位,例如向上發(fā)展可到顱底,向前上方發(fā)展可經舌下神經上方及頸內外動脈之間進入咽壁。囊腫亦可位于咽壁而在舌骨上方或扁桃體的鄰近。此類囊腫發(fā)展緩慢,可在出生后數(shù)日或以后任何年齡被發(fā)現(xiàn)。多發(fā)生在一側,但亦可能雙側同時存在。囊腫發(fā)展巨大時,可壓迫氣管或食管,造成呼吸和吞咽困難。如囊腫開口于皮膚或咽壁上,則可形成腮裂瘺管。第二腮裂瘺管外口常位于頸闊肌上,內口在咽腭肌上。當吞咽時可見外口內陷。瘺管口經常泄出粘液分泌物,但有時亦能自行閉合??梢蛏虾粑栏腥净蚴茌p微外傷后引起炎癥復發(fā)。
診斷腮裂囊腫的要點是在胸鎖乳突肌前緣的上2/3或1/2部位出現(xiàn)有單獨性、無壓痛、有波動感、可滑動而生長緩慢的囊性腫物。囊液比較粘稠,穿刺有助于明確診斷。應與頸部皮樣囊腫、淋巴結核、脂肪瘤、囊性水瘤、異位甲狀腺腫瘤、血管瘤以及頸動脈瘤等作鑒別診斷。
腮裂瘺管診斷較易,因瘺管口的存在及常有炎癥復發(fā)的病史已可充分說明其本質。
腮裂癌發(fā)生在腮裂囊腫的同一部位,常為囊腫進一步發(fā)展的結果,或在腮裂囊腫或瘺管切除不徹底后發(fā)生,故應注意予以預防。
腮裂囊腫或瘺管需要手術摘除。手術時沿胸鎖乳突肌前緣切開,或沿瘺管口作橫梭形切開。然后沿瘺管逐步進入,進行分離。如瘺管深入咽壁,則在二腹肌后腹下方,經過頸內及頸外動脈之間,直達咽壁內口。術中注意在分離舌下神經時,應在其上方進入咽壁。最后在盡可能靠近咽壁部位結扎瘺管口,而將瘺管全部摘除。縫合皮膚切口后,放置引流條。2天后拔除引流條,7天后拆線。
摘除腮裂囊腫的方法大致和摘除瘺管相同。手術時按囊腫部位作皮膚橫切口,在囊壁四周進行分離,隨時注意避免損傷重要的血管及神經,并應將囊腫全部摘出。囊腫的前內壁常在較深部位,分離時亦應小心,勿穿破囊壁,否則會導致摘除不完整。任何上皮細胞的殘留均可引起復發(fā)。